全國統(tǒng)一學(xué)習(xí)專線 8:30-21:00
位置:魔方網(wǎng) > 校園 > 資料 > 忠厚傳家久下一句及出處  正文

忠厚傳家久下一句及出處

2023-02-07 10:46:44來源:魔方格

在生活中,很多人都不知道忠厚傳家久下一句及出處是什么意思,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,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忠厚傳家久下一句及出處相關(guān)的一些知識,我們一起來學(xué)習(xí)下吧!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  還不了解忠厚傳家久下一句是什么的小伙伴趕緊來瞧瞧吧!下面由七考網(wǎng)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“忠厚傳家久下一句及出處”,本文僅供參考,持續(xù)關(guān)注本站將可以持續(xù)獲取更多的知識點!

  忠厚傳家久下一句及出處

  忠厚傳家久下一句是什么

  忠厚傳家久的下一句是詩書繼世長。這兩句話源自于蘇軾的三槐堂銘,講的是三槐王氏的忠義事跡,王旦翻修故居時遂請?zhí)K軾作三槐堂銘,以此勉勵后人、效仿先祖忠厚品行。

  忠厚傳家久的出處

  出自蘇軾《三槐堂銘》。

  “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”的意思是什么

  意思是:具有忠誠,厚道的道德品質(zhì)的家庭,才能夠長久地綿延下去。認真讀書,有文化,才能使家族長久地發(fā)展下去。

  蘇軾簡介

  蘇軾(別稱蘇東坡、蘇仙,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號東坡居士。北宋眉州眉山(今屬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欒城,北宋著名文學(xué)家、書法家、畫家。蘇軾是宋代文學(xué)最高成就的代表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

  其詩題材廣闊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比喻,獨具風(fēng)格,與黃庭堅并稱“蘇黃”。詞開豪放一派,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稱“蘇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與歐陽修并稱“歐蘇”;蘇軾亦善書,為“宋四家”之一,工于畫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東坡七集》《東坡易傳》《東坡樂府》等傳世。

  拓展閱讀:三槐堂銘原文

  天可必乎?賢者不必貴,仁者不必壽。天不可必乎?仁者必有后。二者將安取衷哉?吾聞之申包胥曰:“人定者勝天,天定亦能勝人?!笔乐撎煺?,皆不待其定而求之,故以天為茫茫。善者以怠,惡者以肆。盜跖之壽,孔、顏之厄,此皆天之未定者也。松柏生于山林,其始也,困于蓬蒿,厄于牛羊;而其終也,貫四時、閱千歲而不改者,其天定也。善惡之報,至于子孫,則其定也久矣。吾以所見所聞考之,而其可必也審矣。

  國之將興,必有世德之臣,厚施而不食其報,然后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、共天下之福。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,顯于漢、周之際,歷事太祖、太宗,文武忠孝,天下望以為相,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。蓋嘗手植三槐于庭,曰:“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。”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,相真宗皇帝于景德、祥符之間,朝廷清明,天下無事之時,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。今夫寓物于人,明日而取之,有得有否;而晉公修德于身,責(zé)報于天,取必于數(shù)十年之后,如持左契,交手相付。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。

  吾不及見魏公,而見其子懿敏公,以直諫事仁宗皇帝,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馀年,位不滿其德。天將復(fù)興王氏也歟!何其子孫之多賢也?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,其雄才直氣,真不相上下。而棲筠之子吉甫,其孫德裕,功名富貴,略與王氏等;而忠恕仁厚,不及魏公父子。由此觀之,王氏之福蓋未艾也。

 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,好德而文,以世其家,吾以是銘之。銘曰:

  “嗚呼休哉!魏公之業(yè),與槐俱萌;封植之勤,必世乃成。既相真宗,四方砥平。歸視其家,槐陰滿庭。吾儕小人,朝不及夕,相時射利,皇恤厥德?庶幾僥幸,不種而獲。不有君子,其何能國?王城之東,晉公所廬;郁郁三槐,惟德之符。嗚呼休哉!”

  三槐堂銘翻譯

  上天一定會展現(xiàn)他的意愿嗎?但為什么賢德的人不一定富貴,仁愛的人不一定長壽?難道上天不一定會展現(xiàn)他的意愿嗎?但行善仁愛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。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是對的呢?我聽申包胥曾經(jīng)說過:“人為的因素可以改變天命,天命勝于人為因素?!笔郎献h論天道的人,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現(xiàn)出來就去責(zé)求,因此認為天是茫茫無知的。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,邪惡的人因此而放肆。盜跖可以長壽,孔子、顏回卻遭受困厄,這都是上天還沒有表現(xiàn)出來他的真實意愿的緣故。松柏生長在山林之中,起初被蓬蒿圍困,遭牛羊踐踏,但最終還是四季長青,經(jīng)千年而不凋零,這就是上天賜予它的天性。關(guān)于對人的善惡報應(yīng),有的要一直到子孫后代才能表現(xiàn)出來,這也是上天確定已久的。我根據(jù)所見所聞來驗證,上天的意愿一定會展現(xiàn)的,這是明白無疑的。

  國家將要興盛時,必定有世代積德的大臣,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沒有得到福報,但此后他的子孫卻能夠與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,共享天下的福祿。已故的兵部侍郎晉國公王佑,顯赫于后漢、后周之間,先后在太祖、太宗兩朝任職,文武忠孝,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,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,不為當(dāng)世所容。他曾親手在庭院里種植了三棵槐樹,說:“我的后世子孫將來一定有位列三公者?!焙髞硭膬鹤游簢恼ㄍ醯谡孀诨实劬暗?、祥符年間做了宰相,當(dāng)時朝廷政治清明,天下太平,他享有福祿榮耀十八年。

  現(xiàn)在如果把東西寄存在別人處,第二天就去取,可能得到,也可能得不到了。但晉國公自身修養(yǎng)德行,以求上天的福報,在幾十年之后,得到了必然的回報。如同手持契約,親手交接一樣。我因此知道上天的意愿一定會展現(xiàn)的。

  我沒來得及見到魏國公(王旦),卻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。他事奉仁宗皇帝時直言敢諫,出外帶兵、入內(nèi)侍從三十多年,這種爵位還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稱。上天將再一次使王氏興盛嗎?為什么他的子孫有這么多的賢人呢?世上有的人把晉國公(王佑)與李棲筠(唐代賢相)相比,他們兩人的雄才大略、正直氣節(jié),確實不相上下。而李棲筠的兒子李吉甫,孫子李德裕,享有的功名富貴和王氏也差不多,但忠恕仁厚,則不如魏公父子。由此可見,王氏的福份正旺盛不衰??!

  懿敏公的兒子王鞏,跟我交游,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詩文,以此繼承了他的家風(fēng),我因此把他記了下來。銘曰:

  “啊,多么美好??!魏公的家業(yè),跟槐樹一起萌興。辛勞的培植,一定要經(jīng)過一代才能長成。他輔佐真宗、天下太平,回鄉(xiāng)探家,槐蔭籠庭。我輩小人,一天從早到晚,只知窺察時機求取名利,哪有空閑修養(yǎng)自己的德行?只希望有意外的僥幸,不種植就能收獲。如果沒有君子,國家又怎能成為一個國家?京城的東面,是晉國公的住所,郁郁蔥蔥的三棵槐樹,象征著王家的仁德。啊,多么美好啊!”

  三槐堂銘讀后感

  宋朝的大文學(xué)家蘇軾,曾經(jīng)寫過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《三槐堂銘》,文中記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跡,正是一門忠義,百世流芳,歷經(jīng)千百年之后,他們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氣依然令人神往。

  王氏先祖王祐,是北宋大名府莘縣人,出身書香門第、官宦之家。王祐的祖父王言和父親王徹,都擔(dān)任后唐的官職,一生忠厚勤勉,廉潔奉公。王祐少年時性情豪邁,才氣橫溢,他的文章立意高遠,文辭優(yōu)美,被人們爭相傳誦。

  步入仕途之后,王祐依然保持著真誠正直的本性。當(dāng)時正處五代十國的亂世,軍閥掌權(quán)、戰(zhàn)亂紛起,朝代頻繁更替,許多將帥背叛君主,擁兵自立。王祐曾不顧個人安危,力勸后晉元帥杜重威忠于朝廷,不要投降契丹,因此得罪了杜重威。遭到貶謫后,王祐仍然撰寫文章,以忠孝因果警示世人。

  宋朝建立后,王祐曾任監(jiān)察御史、戶部員外郎等官職。當(dāng)時有一位功臣符彥卿鎮(zhèn)守大名府,因為受到貪婪狡黠的手下人蒙蔽,致使政務(wù)腐敗散亂。宋太祖命令王祐前去代理大名府,調(diào)查符彥卿的情況,看他是否圖謀不軌。當(dāng)時如果符彥卿獲罪,株連坐牢的將達一千多人。王祐仔細查明真相后,把事實稟告皇上,并且愿以自己全家老小一百多口的性命,來擔(dān)保符彥卿無罪。他直言上疏給皇上:「過去五代十國的君主,大多因為猜忌大臣,濫殺無辜,所以在位時間很短,希望陛下引以為戒?!狗麖┣湟虼嗣庾?,許多無辜的生命得以保全。王祐在同僚有難時,不落井下石,而能仗義執(zhí)言,舍己救人,世人都稱贊他積下深福厚德,必將蔭蔽子孫。

  王祐很有才干,而又品行端正,不攀附權(quán)貴。他文武忠孝的德行,被天下人贊嘆,許多人希望他能升任宰相。然而,王祐直道而行的個性,使得一些心術(shù)不正的人忌憚他,想方設(shè)法排擠他,因此王祐始終沒有得到重用。

  晚年的時候,王祐將「治國、平天下」的愿望寄托在子孫后代身上,他滿懷信心地在庭院中種了三棵槐樹,說:「我們家的后代子孫,一定有位列三公的,此樹可以作為見證?!构唬念A(yù)言成為現(xiàn)實,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時當(dāng)了宰相,前后輔佐真宗十八年,當(dāng)時政治清明、天下太平,王旦被人稱為「太平良相」。

  王祐的三個兒子在父親的嚴格教導(dǎo)和潛移默化之下,都不負父望,德才兼?zhèn)洌瑢W(xué)業(yè)有成。長子王懿,曾任江西袁州知府,政績頗佳。三子王旭,也是著名的清官,先后在緱氏(今河南偃師縣)、應(yīng)天府(今河南商丘)等地為官,都有卓越的政績,最后積勞成疾,病逝于任上。

  作為三槐王氏最杰出的代表,王旦在幼年時就沉穩(wěn)靜默,勤奮好學(xué),成年以后更是胸襟博大,氣宇非凡。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,王旦考中進士之后,出任平江知縣。他體察民情、關(guān)心民眾,以道德教化百姓,把平江縣治理得井井有條,人民安居樂業(yè)。當(dāng)時的轉(zhuǎn)運使趙昌言到了平江縣境內(nèi),贊賞王旦的善政,并把女兒嫁給了他。

  一般人認為,朝中有人好做官。歷朝歷代,利用裙帶關(guān)系攀附求高官厚祿的人確實不少。但在王旦這里卻是例外。后來,趙昌言作了參知政事,擔(dān)任相當(dāng)于副宰相的職務(wù),王旦也已經(jīng)官至同判吏部流內(nèi)銓,負責(zé)官員的考課。翁婿成為直屬上下級,王旦為了避嫌,主動提出來辭職,改在集賢殿做修改撰寫的文字工作。王旦識大體、顧大局,甘于淡泊的度量,深受宋太宗的嘉許。

  等到真宗的時候,王旦作了宰相,他始終堅持親屬子弟們避嫌,不在朝廷擔(dān)任重要官職。他的三弟王旭很有才華,受到皇上的贊賞和群臣的推薦。自從王旦當(dāng)宰相后,就避嫌在家,不再任職。真宗知道后,就把王旦叫來,說:「以前的朝代,兄弟一起在朝中做大官的很多,何況朝廷任人惟賢,怎么能因為您的緣故,使令弟懷才不用呢?」真宗想任命王旭做京城的推官,掌管司法,王旦一再推辭,真宗只好讓王旭改任有職無權(quán)的南曹通判。

  王旦有三個兒子,長子王雍、次子王沖都是品學(xué)兼優(yōu)。但因為他們進入仕途時,父親在朝中擔(dān)任要職,為了避嫌,兄弟二人一直未能晉升,直到王旦去世時,王沖仍擔(dān)任水部員外郎這樣一個候補職務(wù)。唯有三子王素,從政時王旦已經(jīng)去世,沒受到避嫌的影響,仕途比較順利。

  王旦不僅對子弟嚴格要求,對其他親屬也從不利用權(quán)勢為他們謀官。他的女婿蘇耆通過了會試,參加皇上殿試的時候,真宗不知道蘇耆和王旦的關(guān)系,問王旦此人可否入選,王旦不置可否,結(jié)果蘇耆落選。另一個女婿韓億很有才華,真宗想召來加官,王旦竭力推辭,韓億被派往邊遠的蜀地任職。

  王旦身為宰相,以天下國家為己任,任何事情都看得久遠,不舉親眷,不謀私利,就杜絕了任人唯親的流弊。正己才能正人,所以,王旦為相十八年,家中常常賓客滿堂,但沒有一個人敢為私利請求照顧的。王旦并非不愛才,經(jīng)他舉薦的人才很多。他常常表面上不說什么,但是私底下發(fā)現(xiàn)真正的人才,絕不放過,一定會推薦給皇上。因為他施恩不求回報,總是默默地這樣做,所以很少有人知道。后來史官修訂《真宗實錄》時,看到王旦的奏章,才知道許多大臣,包括眾多建功立業(yè)的棟梁之材,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薦。

  作為當(dāng)朝宰相,同時也是家族中的長者,王旦內(nèi)修嚴謹,但又寬厚待人,對家人關(guān)懷愛護。王氏族人眾多,但在王旦以身示范的引領(lǐng)下,個個友愛篤實,好學(xué)勤儉,使人們嘆為觀止。對于王旦要求他們避嫌居低位的安排,大家都欣然接受,而且從不以官宦子弟夸耀,更不作威作福,盛氣凌人。

  王旦一生的德行,可以說是「八德」具足,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。據(jù)傳記記載,他清正廉潔,除了皇上的賞賜之外,從未收過任何人的饋贈。家里的衣服被褥,家具炊器,都樸實無華。不僅自己簡樸,他也諄諄善誘,教導(dǎo)子弟。有一次,一位出售玉帶的商人上門推銷,弟弟王旭覺得很好看,想購買一條。他拿著去請示王旦,王旦也不說什么,只是讓他系在腰上,然后問他:「如今還好看嗎?」王旭說:「系在自己腰上,怎么能看得見好看不好看?」王旦淡淡地說:「自己負載著重物,目的是讓別人說好看,不是太勞神了嗎?」王旭恍然大悟,趕緊把玉帶還給了商人。

  真宗見王旦的住所過于簡陋,多次提出幫他建新宅,王旦都以「這是先輩的舊居,不忍拆除」為理由,多次推辭了。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置田宅,為什么不留些家產(chǎn)給子孫經(jīng)營?他回答道:「兒孫當(dāng)要自立自強,如果父母留下這些田宅財產(chǎn)給他們,無非就是要讓他們造成不義之爭而已?!雇醯┧匾暤?,不是錢財,而是優(yōu)良家風(fēng)的承傳。他十分注重對后代的教育,要求他們堂堂正正做人,踏踏實實做事,為官者還要清清白白做官。王旦深信,「根深枝自茂,源遠流自長」,他要求子孫后代每六十年修一次家譜,在家譜中要詳細敘述先祖的德行和王氏仁恕忠厚的家風(fēng),以緬懷祖德,激勵后人。

  后來,為了更好地承傳家風(fēng)家訓(xùn),王旦的孫子王鞏,在翻修故居、建立「三槐堂」的時候,特意請?zhí)K軾撰寫《三槐堂銘》,以此勉勵王氏后人,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。

  《易經(jīng)》云:「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。」在王旦的下一輩中,王家又出了王素、王質(zhì)、王端三個進士,都是德才兼?zhèn)?,孫輩、曾孫輩中也是人才輩出。在整個宋朝三百余年的歷史上,三槐王氏家族幾乎代代都有人在朝廷為官,《宋史》上專門立有傳記者十一人。自宋以來,悠悠千百余年,雖然歷盡人世滄桑,三槐王氏的后裔綿延不息,分布在世界各地。他們秉持先祖忠恕仁厚的精神,牢記先祖的教誨,都能做到為民者勤勞生產(chǎn),艱苦奮斗;為官者廉潔自持,秉公正直。

  追溯先祖的德范,細思天地萬物之至理,我們且反復(fù)吟詠其中的句子:「天可必乎?賢者不必貴,仁者不必壽。天不可必乎?仁者必有后。二者將安取衷哉?」「善惡之報,至于子孫,則其定也久矣?!谷蓖跏霞易?,以及許許多多廣積陰德、以圣賢之道德學(xué)問傳家的古今世家,給予我們甚深的啟示和教導(dǎo)。為人當(dāng)以道德為根本,行孝行善,其福澤蔭庇,方能長潤后世。而「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」,這是古圣先賢的殷殷訓(xùn)誡,歷史已經(jīng)無數(shù)次以慘痛的事實證明,我們不可不慎重省思,切勿懈怠放肆,殃及自身和后代子孫啊!

  三槐堂上那蒼勁挺拔的老槐樹,根深葉茂,充滿活力,已成為根植于人們心中的一種力量。透過它的枝干,把正直、堅強、忠厚、智慧傳遞;透過它的葉脈,將忠誠、仁義、寬容、善良撒播。祖先將世世代代人生體驗的精華,濃縮在一篇篇訓(xùn)誡中,這是人類智慧的結(jié)晶、文化的瑰寶,是文明的源頭活水。我們惟有秉承祖志,矢志不移,才能面對任何挑戰(zhàn),生生不息,源遠流長。

同類文章